3.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体育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注重个体发展。如基础好的,可以适量增加训练难度,基础差的让他们做难度较小的训练;技术好的学生做示范,理论知识好的学生回答问题等,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参加体育活动的信心。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1.课前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资源 充分挖掘体育教学内容所包含的情感资源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此,体育教师在课前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学内容中的这些情感资源,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如深入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努力找出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慎重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尊重初中生情感发展规律的情感资源;根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干净、整齐、新鲜的环境中感受愉悦的情感资源等。 2.课中精心营造和谐课堂 由于初中生自控力较差,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一件事,但在一堂课中不同的阶段他们的情感阈值不同,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根据这一特点合理安排,如将新的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课的后半部分安排一些复习性、游戏性的内容,这样既实现了体育教学的目标,又让学生在整堂课上始终保持积极状态。 3.课后及时反馈,正确归纳 心理学研究表明:把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结果及时反馈给他们,可以形成强化效应。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在教学后应针对学生掌握情况及时予以反馈。如果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技术动作,在分析原因时可将其归为稳定的内部因素,如,动作正确、练习努力、心理稳定等;相反,如果学生未能达到教学要求时,教师此时可从外部因素分析原因,如,运气不好、场地不适、学习时间短等,并找出这些学生的其他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掉不自信的心理,进而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 情感教育将越来越系统,越来越有效地被运用于体育教学,并充分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的质量,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环境中更好地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和谐,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昌群.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可行性与具体措施.体育与艺术,2011. [2]张琳.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学.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1). [3]秦宏连.论情感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代商贸工业,2010. [4]杨元元.浅析情感教学在体育教学中作用.学校体育学,2012. [5]李琪.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对策.科技教育,2013. [6]杨亚光.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第一中学) 编辑薛直艳 |